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铝及铝
来源:中国铝材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1/22 11:55:34
前    言
    
本标准是在 GB/T 8013-1987《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以及与 GB/T 8013-1987 等同的ISO 7599-198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的基础上,参考 EN 12373.1-200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装饰和保护性阳极氧化膜的试验方法》,修改采用而成。其中定义部分按照GB/T 11109-1989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术语》以及相关的铝阳极氧化膜性能检测的国家标准,重新进行修订和统一。
本标准的构架基本按照GB/T 8013-1987,技术内容全部参照 EN 12373.1-2001 进行核对、补充和修订,以下三部分变动较大。
(1) 第7章封孔质量。撤销原标准中10.2.2的耐酸试验,增加本标准9.2.1.2磷铬酸试验(有硝酸预浸),作为建筑铝型材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的仲裁方法。
(2) 第13章光反射性能。ISO的方法标准 ISO 2767-1973已经撤销,而 ISO 2813-1992 系涂层与清漆的测试标准,应予更换,所以本标准相应撤销。并参照EN 12373.1-2001增加ISO 7668-1986 和 ISO 10125-1992。该章中有关光反射和影象清晰度的4个测量方法标准均属新制订的国家标准。
(3) 本标准增添4个附录。
附录A 表面制备的原则,
附录B 平均厚度和局部厚度的说明,
附录C 选择膜厚级别的指导,
附录D 室外建筑业应用中清洗材料的指导。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 GB/T 8013-1987。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闽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有限公司,广东兴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平铝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华南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祖芳,李永丰,徐杰。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8013-1987。
 
 
 
Ι
GB/T8013-200×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装饰和保护的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
本标准定义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特性,提出了这些特性的检验方法,规定了氧化膜的最低性能,还阐明了预处理对加工制品外观及表面状态所带来的影响。
本标准不适用的范围有:
a)      壁垒型无孔阳极氧化膜;
b)      铬酸或磷酸溶液中阳极氧化生成的膜;
c) 用于有机涂层或金属镀层的阳极氧化膜底层;
d)  工程上应用的硬质阳极氧化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57 非磁性金属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
GB/T 6461 金属覆盖层 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 801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GB/T 875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薄阳极氧化膜连续性的检验-硫酸铜试验
GB/T 8753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
GB/T 875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应用击穿电位测定法检验绝缘性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1109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术语
GB/T 11942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T 12967.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用喷磨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平均耐磨性
GB/T 12967.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磨损系数
收藏〗〖查看评论〗〖字号: 〗〖阅读:5430次〗〖关闭
  • 没有相关资讯!
  • 用户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