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家组经过对下属山东企业软、硬件设施严格检查核定,对“无泄漏工厂”创建工作给予96分的较高评价,确认山东企业为中铝公司首批“无泄漏工厂”。
今年以来,中铝山东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无泄漏工厂”管理的要求》,以“打造绿色企业,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优化指标、堵塞漏洞、成本再降一百元”为主线,以无泄漏基础资料完善为突破点,使设备及生产现场综合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无泄漏工厂创建成效显著。
健全创建机制夯实创建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中铝山东企业专门成立了由总经理王再云任组长,副总经理王克岳为副组长,各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无泄漏”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现状,制定了《高标准“无泄漏工厂”创建实施意见》,提出具体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使创建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
在完善无泄漏管理制度和基础资料方面,该企业从公司、分厂、车间三个层面逐级梳理无泄漏管理制度,确保无泄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制度梳理工作推广到各专业管理中,组织各部室对管理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和整合,全面清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更加清晰、高效、协调一致的目标。
管网、设备基础资料是否健全完善,是企业设备生产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为此,该企业采取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岗位员工作为基础情况采集人,通过点检、巡检、专检等多种形式开展摸底排查准备第一手资料。在设备管理中建立了台帐及维检修记录等,做到了基础资料完备真实,为无泄漏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山东企业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生产设备不断技术挖潜改造和采用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积极推动设备更新,使设备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该企业充分利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金质网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动态管理,实现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100%;以大型设备现场卫生治理为突破口,扩展延伸到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润滑、卫生,流程流向等基础管理,做好设备的润滑、冷却、跑冒滴漏治理工作;对公司主要设备和阀门进行挂牌管理,从根本上消除管理空白地带;鼓励各厂矿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无泄漏”创建活动中,结合各单位实际和设备管理现状,开展特色创建活动。该企业氧化铝厂开展的无泄漏设备达标活动、矿业公司开展的设备管网色彩化工作、氯碱厂开展的全员设备管理活动、热电厂粉煤灰管道化排放和烟气脱硫系统改造等,都对推进和大力落实“无泄漏”创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鉴于老企业在设备硬件上的特殊性,先进与陈旧设备并存,工艺流程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这一问题,该企业确立了关键设备受控、非关键设备既不失控又不过控的管理原则,参照日本全员生产维修制,推广经济型状态预知型维修模式,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泄漏现象的发生。在上半年的“无泄漏工厂创建”活动中,该企业共治理漏点706个,达到了动密封点泄漏率低于2‰,静密封点泄漏率低于0.5‰的要求,截至6月底检修费用同比降低14.24%,设备检修计划执行率10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管理效益。
树立“大现场”理念实现现场文明管理
现场管理与生产、设备、安全、物流等专业管理密不可分。为此,该企业确立了“大现场”的管理思路,树立了“环境也是效益”的理念,以现场6S管理为主要手段,从清理岗位卫生、治理现场环境、维护保养设备等细微处入手,培养员工精细化操作的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打造“制度健全、行为规范、设备完好、工艺优化、信息畅通、物流有序、环境整洁”的生产经营环境。
采取以“五按五干、五字操作法”为主的精细化操作、“十交、五不交”的交接班制度建立、安全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加强外来施工队伍管理、消除浪费的“四减”工作标准、清理二级库等措施,在公司内树立了氯碱厂、动力厂、第二氧化铝厂等现场标杆单位。上半年各分厂自主实施“6S现场整改项目”219项,实现了现场面貌的较大改观。
近年来,山东企业先后荣获“全国诚信企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山东省改革开放30年优秀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并于2010年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氧化铝赤泥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