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8年硫酸的高价格、2009年相对较高的加工费相比,2010年铜冶炼的利润空间却难以寻找,冶炼企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时刻。
“在与必和必拓、美国自由港McMoRan铜金公司、托克矿业公司等接触中,我们的长单协议合同始终签不下来,外方担心全球(铜矿)产能由87%会下降到78%。而中国今年仍有较大新增冶炼产能等待释放”一国内大型民营铜矿企业人士昨对记者表示。
由此观之,2010年中国铜精矿加工费价格谈判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
“在与必和必拓、美国自由港McMoRan铜金公司、托克矿业公司等接触中,我们的长单协议合同始终签不下来,外方担心全球(铜矿)产能由87%会下降到78%。而中国今年仍有较大新增冶炼产能等待释放”一国内大型民营铜矿企业人士昨对记者表示。
由此观之,2010年中国铜精矿加工费价格谈判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
铜矿涨价消息暂未能得到证实
1月7日,有日媒突然爆出“必和必拓请求泛太平洋铜业同意在2010-2011年期间将铜矿价格提高3%。铜、铝、锌等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可能归因于中国需求的持续增长。如果泛太平洋铜业同意该请求,这将是铜矿价格两年内的首次上涨。”
针对此条消息,上述不便公布姓名的行业人士与记者进行交流:“我已经就此给必和必拓驻上海的中国办事处打了电话,对方表示必和必拓是讲求信誉的大型国际矿业公司,与泛太平洋铜业签署的铜精矿长协(2011~2012年)理应仍然稳定有效,对于‘请求涨价’一事,目前还没有得到总部的指示。”
该行业人士为记者做出分析,中国希望能尽量获得60美元/6美分的加工费,但由于谈判结果相持不下,考虑到产能对原料铜的大量需求,而同意接受与日本相同的价格,即46.50美元/4.65.美分。但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的必和必拓至今未对2010年的加工费作出最后定夺。
“必和必拓必定是全球最大的矿业集团,即便是面对需求最大的中国,也希望体现其在资源掌控上的强势。”他指出:“谈判之所以至今没有达成,是因为必和必拓仍坚持43美元/4.3美分的价格,而这显然与中国希望的价格又下跌很多。”“现在它(必和必拓)与中国的价格还没有确定,中方想尽量争取高于其给出的43美元的价格。而‘提价3%’也就意味着比43美元更低的加工费价格,显然‘决策反复、前后不一’不符合一个国际大企的作为。”“照目前的局势来看,加工费价格都已经是很低的了,‘43’与‘46.50’所争的更多的是面子问题。”
纵观近些年数据,2006年度铜精矿加工费为94.4美元/吨和9.44美分/磅;2007年度为60美元/吨和6.0美分/磅;2008年度为47.2美元/吨和4.72美分/磅;2009年度为75美元/吨和7.5美分/磅。江西铜业财务总监甘成久近期曾对媒体表示,国内铜精矿冶炼加工成本在66美元/吨左右,“低于这个价格,绝大部分铜冶炼商将陷入亏损境地”。
1月7日,有日媒突然爆出“必和必拓请求泛太平洋铜业同意在2010-2011年期间将铜矿价格提高3%。铜、铝、锌等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可能归因于中国需求的持续增长。如果泛太平洋铜业同意该请求,这将是铜矿价格两年内的首次上涨。”
针对此条消息,上述不便公布姓名的行业人士与记者进行交流:“我已经就此给必和必拓驻上海的中国办事处打了电话,对方表示必和必拓是讲求信誉的大型国际矿业公司,与泛太平洋铜业签署的铜精矿长协(2011~2012年)理应仍然稳定有效,对于‘请求涨价’一事,目前还没有得到总部的指示。”
该行业人士为记者做出分析,中国希望能尽量获得60美元/6美分的加工费,但由于谈判结果相持不下,考虑到产能对原料铜的大量需求,而同意接受与日本相同的价格,即46.50美元/4.65.美分。但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的必和必拓至今未对2010年的加工费作出最后定夺。
“必和必拓必定是全球最大的矿业集团,即便是面对需求最大的中国,也希望体现其在资源掌控上的强势。”他指出:“谈判之所以至今没有达成,是因为必和必拓仍坚持43美元/4.3美分的价格,而这显然与中国希望的价格又下跌很多。”“现在它(必和必拓)与中国的价格还没有确定,中方想尽量争取高于其给出的43美元的价格。而‘提价3%’也就意味着比43美元更低的加工费价格,显然‘决策反复、前后不一’不符合一个国际大企的作为。”“照目前的局势来看,加工费价格都已经是很低的了,‘43’与‘46.50’所争的更多的是面子问题。”
纵观近些年数据,2006年度铜精矿加工费为94.4美元/吨和9.44美分/磅;2007年度为60美元/吨和6.0美分/磅;2008年度为47.2美元/吨和4.72美分/磅;2009年度为75美元/吨和7.5美分/磅。江西铜业财务总监甘成久近期曾对媒体表示,国内铜精矿冶炼加工成本在66美元/吨左右,“低于这个价格,绝大部分铜冶炼商将陷入亏损境地”。
第三次价格谈判15日左右见分晓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迅猛崛起,是全球经济继续发展向好的反映,同时,“中国因素”反作用全球经济的不仅是带动大宗商品的需求和消费,更是对缓解危机、对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中国在资源方面的话语权却恰好显得被动、无力。中国很多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高,铜矿更高达70%及以上,再加上国内日益激增的冶炼产能,使得中国铜加工费谈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从06年新一轮矿产资源热启动到现在,铜冶炼加工费谈判似乎一年比一年艰难,其保密程度也越来越严格,记者此前曾试图就该谈判与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沟通,但都没有得到相关细节的透露。不过,上述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业界有称,15日左右必和必拓将公布对中国2010年铜加工费的协议。”
在刚刚经历过此次金融风暴最为关键的2009年全年,2010年全球经济的总体形势依旧“谨慎乐观”。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种利益的纠结,使得铜矿山企业与冶炼企业的利益分歧逐步加大,通过此谈判难以尽快达成一致就已可见一斑。
在铜精矿加工费谈判的历史中,由于2006年铜价不断疯长,国际采矿公司于2007年首次提出废除“价格分享条款”、削减冶炼商铜加工利润的要求。至此,沿用30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该条款准许铜冶炼厂商分享铜价超过特定价格之后的部分收益)被废除。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迅猛崛起,是全球经济继续发展向好的反映,同时,“中国因素”反作用全球经济的不仅是带动大宗商品的需求和消费,更是对缓解危机、对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中国在资源方面的话语权却恰好显得被动、无力。中国很多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高,铜矿更高达70%及以上,再加上国内日益激增的冶炼产能,使得中国铜加工费谈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从06年新一轮矿产资源热启动到现在,铜冶炼加工费谈判似乎一年比一年艰难,其保密程度也越来越严格,记者此前曾试图就该谈判与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沟通,但都没有得到相关细节的透露。不过,上述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业界有称,15日左右必和必拓将公布对中国2010年铜加工费的协议。”
在刚刚经历过此次金融风暴最为关键的2009年全年,2010年全球经济的总体形势依旧“谨慎乐观”。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种利益的纠结,使得铜矿山企业与冶炼企业的利益分歧逐步加大,通过此谈判难以尽快达成一致就已可见一斑。
在铜精矿加工费谈判的历史中,由于2006年铜价不断疯长,国际采矿公司于2007年首次提出废除“价格分享条款”、削减冶炼商铜加工利润的要求。至此,沿用30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该条款准许铜冶炼厂商分享铜价超过特定价格之后的部分收益)被废除。
截至目前,只有铜陵有色、江西铜业分别了与美国Freeport McMoRan Copper & Gold Inc. (FCX)敲定了2010年铜精矿加工费——粗炼费均为每吨46.50美元,精炼费均为每磅4.65美分,等同于日本2010年的价格,而这个价格较2009年大降了38%。这两个协议的形成,是在经历过两次艰苦谈判后所取得的。而15日左右必和必拓若公布谈判价格,应视为第三次谈判的“成果”。
日本近期加快对全球铜矿投资步伐
铜精矿加工费谈判之所以如此艰难、反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铜矿分布不均、相对稀缺、供应紧张。面对稀有的矿产资源,如何拥有和掌握更多的资源储备迫在眉睫。
日本工业发达,但却是典型的资源贫缺国,许多重要矿产方面均为世界第一或第二大进口国,资料显示日本多种有色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平均高达95%以上。为了确保对金属矿产的大量需求,日本很早就开始资本渗透海外矿山,以获取相应的资源储备。
正值此次中国谈判仍针锋相对之时,由于担忧“中国需求”将会推高未来金属价格,近日,日本企业更是加快了对全球铜矿投资的步伐:日矿金属株式会社和三井矿业冶炼公司计划投资27亿美元用于智利和秘鲁的铜矿石开采项目,待项目启动之后,其自产铜矿石比例将最早在2014年达到70%;此外,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也正在加快获取南美等地新矿开采权,预计最早将在2010年拿到许可;而三菱原料公司也已决定重启加拿大铜矿生产,预计这将使2011年的矿石出货量增至4万吨。
而在稀有稀土金属方面,日本近日又有所斩获: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丰田集团旗下的贸易公司丰田通商8日在越南河内和当地企业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位于越南北部的稀土矿山。
从布局海外矿产资源方面来讲,相对日本,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显然才是近些年的事情,迈出步伐至少要晚于前者30年。面对艰难的海外并购、艰苦的价格谈判,面对“中国有什么(资源)什么(价格)跌、中国没什么什么长”此类不公平的被动,中国从基本国情和国家全局考虑对优势原料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和出口限制时,反到招来了纷杂的贸易争端——1月6日,加拿大表示将与美国、欧盟、墨西哥一并向WTO起诉中国限制部分原料出口的一案。
铜精矿加工费谈判之所以如此艰难、反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铜矿分布不均、相对稀缺、供应紧张。面对稀有的矿产资源,如何拥有和掌握更多的资源储备迫在眉睫。
日本工业发达,但却是典型的资源贫缺国,许多重要矿产方面均为世界第一或第二大进口国,资料显示日本多种有色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平均高达95%以上。为了确保对金属矿产的大量需求,日本很早就开始资本渗透海外矿山,以获取相应的资源储备。
正值此次中国谈判仍针锋相对之时,由于担忧“中国需求”将会推高未来金属价格,近日,日本企业更是加快了对全球铜矿投资的步伐:日矿金属株式会社和三井矿业冶炼公司计划投资27亿美元用于智利和秘鲁的铜矿石开采项目,待项目启动之后,其自产铜矿石比例将最早在2014年达到70%;此外,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也正在加快获取南美等地新矿开采权,预计最早将在2010年拿到许可;而三菱原料公司也已决定重启加拿大铜矿生产,预计这将使2011年的矿石出货量增至4万吨。
而在稀有稀土金属方面,日本近日又有所斩获: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丰田集团旗下的贸易公司丰田通商8日在越南河内和当地企业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位于越南北部的稀土矿山。
从布局海外矿产资源方面来讲,相对日本,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显然才是近些年的事情,迈出步伐至少要晚于前者30年。面对艰难的海外并购、艰苦的价格谈判,面对“中国有什么(资源)什么(价格)跌、中国没什么什么长”此类不公平的被动,中国从基本国情和国家全局考虑对优势原料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和出口限制时,反到招来了纷杂的贸易争端——1月6日,加拿大表示将与美国、欧盟、墨西哥一并向WTO起诉中国限制部分原料出口的一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