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铝之乡—湖北监利县两代农民如何转型和创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9/8 10:02:12

  两代农民商人印象

  第一代:胡儒山

  没有文化,小农意识很强,不善于管理,也不善于用人,只知道怎么挣快钱,并通过钻法律空子赚到第一桶金。

  个性高调豪爽、出手阔绰,是全镇第一个开着小车进村的人,第一个在老家盖房子的人,第一个在镇上购置地皮的人,第一个使用大哥大的人。

  第二代:杨从学

  始终保持着传统农民节俭的本色。不买车,但懂电脑;衣着并不华丽,但整洁干净。曾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

  非常重视教育,坚持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身处事业巅峰时,毅然放弃铝材生意,回乡出资办学,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私人名义办学的老板。

  一把玻璃刀,外加八块钱。

  ———因一场意外的沉船事故,经营六年多的玻璃厂关门偿债,村中唯一的房屋也被拆掉抵债,胡儒山跌到人生第一个低谷。

  这是1983年秋天的一天,48岁的胡儒山几乎是空着手离开老家网市镇扒头村,步行十多公里来到沙市,租下一个小门面卖玻璃,从头开始。

  此时,21岁的杨从学正在龚场镇双河村的家中给鸭子喂食。7年后,杨从学也投身玻铝行业,并在若干年后超越前辈胡儒山。

  胡儒山和杨从学,作为监利两代农民企业家的代表和当地玻铝事业的先行者,性格有同有异,人生亦多有交集,成为监利县20余年农民工外出创业历史的注脚。

    玻铝之父的成功示范

  当年春节,杨从学提着几只鸭,买了条当时最贵的黄鹤楼香烟,上门拜访胡儒山,请教如何做生意。被杨从学称作胡爷的胡儒山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抛出一句话:我送你一把玻璃刀,一个星期学会,带5000块钱就可以出去闯了。

  胡儒山出生于1935年,读过几年私塾,做过村干部,像大多数村民一样,青年时代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但他精明的生意头脑远近闻名。

  1977年,胡儒山到武汉看望朋友,看到汉阳玻璃厂人来人往,生意颇为兴隆。胡儒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回家后东挪西借凑到1000块,从武汉购置一批玻璃到龚场销售,第一年就赚到7000元钱。当时,一碗面的价格也不到5分钱。

  次年,胡儒山决定在村里办玻璃厂。玻璃销往监利、洪湖以及潜江等地区,一块窗户玻璃可以挣一毛钱。玻璃厂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胡儒山后来也被当地人称为玻铝之父

  相比之下,虽已尝到分单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甜头,包括杨从学在内的很多农民当时仍挣扎在贫困线上。

  杨从学生于1960年,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颇有生意头脑。尽管早早做起养鸭、养猪、倒卖服装等副业,还被当地人称为养鸭专家,但杨从学的收入也仅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为一块田埂的权属问题,杨从学曾与邻居大打出手。都是贫穷闹的,没钱什么都要争。在杨从学看来,只有走出去才能彻底脱离贫困。

  当年春节,杨从学提着几只鸭,买了条当时最贵的黄鹤楼香烟,上门拜访胡儒山,请教如何做生意。被杨从学称作胡爷的胡儒山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抛出一句话:我送你一把玻璃刀,一个星期学会,带5000块钱就可以出去闯了。

  但杨从学没有付诸实施,因为筹不到5000块钱。种地、养鸭一年收入还不足糊口,哪来钱做生意?不过,此后一有时间,他就去玻璃厂学习如何划玻璃。

  胡爷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19836月,一次意外的沉船让胡儒山的所有积蓄付诸东流。为了偿债,玻璃厂不得不宣布倒闭,胡儒山在村里唯一的一间房子也被拆掉。无家可归的胡儒山选择了远走他乡。

  这年秋天,胡儒山怀揣仅有的8元钱,步行数十公里来到沙市。当时,沙市为申办全国卫生城市而大兴土木。胡儒山敏锐嗅到其中的商机,找到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门面,开起玻璃铺,并通过父亲老战友的关系从一家玻璃厂进货。一切从头开始。

  胡儒山的遭遇让蠢蠢欲动的杨从学一度萌生退念。同年,杨从学向亲友借了1000元,在镇上开了间理发店。理一个发5分钱。一天生意好的时候有5个客人。但杨从学内心仍然希望做更大的生意。

   玻铝大军的外出热潮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族五个人打算坐火车去昆明,但是,当时火车票已卖完,需要等5天。于是,我们不得不买飞机票,当时的飞机票是1300/每人,很舍不得。没想到到了昆明,我们一天可以挣到2万元。

  凭借丰富的经验,胡儒山的事业很快出现转机。1987年,他带着数十万元现金来到鄂州办起玻璃厂,当年就挣到30多万。玻璃厂迅速成为当地知名民营企业,时任鄂州市市委副书记成了他工厂的常客,胡儒山的名字也频繁出现在报端。

  这一年,杨从学也将理发店转让出去,决定倾其所有,在玻铝行业闯出一番天地。

  某种意义上,杨从学也是被逼上梁山1989年,杨从学养了2000多只鸭,种了7亩地。尽管亩产不到1000斤,收入不到300元,但要缴纳的赋税高达200多元。一家四口,一年下来连肉也买不起。跟胡儒山同村的黄义发种了7亩水稻,年收入不到100元,尚不足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计。

  正是从这年开始,龚场、网市两镇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据《监利县志》记载,从1989年到2001年,监利农民的农业税费逐年增加,大部分农民年年亏本,大量的土地撂荒。这股外出打工潮一直持续到2002年监利农业税费改革之后。

  著名三农学者李昌平在《我和总理说实话》一书中写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监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达到2亩,监北地区只有1亩,而且龚场、网市两镇需要上缴的粮食任务全县最重。龚场、网市镇的农民是全县农民中最苦最穷的典型代表。他们走出去的欲望最强烈。

  1990年,杨从学东挪西借了6000多元,来到湖北襄樊租了间20平米的商铺,做起划玻璃的生意。凭借良好的口才和精明的头脑,杨从学的生意风生水起,一年收入达2万元。第二年,杨从学到武汉开厂,扩大经营规模,当年挣到30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鼓励开展市场经济。杨从学盯上了云南昆明正在兴起的铝材市场,与侄子杨金川合股在昆明租下两间商铺,做起铝材供应的生意。杨从学也因此成为龚场、网市两镇的第一个铝材商。

  在他的记忆中,1994年的铝材市场最为兴旺。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族五个人打算坐火车去昆明,但是,当时火车票已卖完,需要等5天。于是,我们不得不买飞机票,当时的飞机票是1300/每人,很舍不得。没想到到了昆明,我们一天可以挣到2万元。经过多年的打拼,杨从学一跃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玻铝商,身价过千万。

  胡儒山和杨从学的成功在老家监利县引起轰动,吸引一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扎进玻铝行业。监利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资料显示,1989年到2001年间龚场、网市两镇外出务工人员接近8万人,其中90%以上从事玻铝生意。李昌平认为,亲帮亲,邻帮邻,家族内部相互协助,这种熟人网络在龚场、网市玻铝商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转 两代农民的理念分歧

  虽然现在龚场、网市两镇的玻铝商人很成功,但是没有教育,他们就没有将来。上过高中的杨从学始终坚持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我们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最终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教育。

  外人看来,胡儒山和杨从学都是两代玻铝商人的成功典范。然而,两人的生意理念却差异颇大:一个为挣钱不择手段,挣到钱后一掷千金;一个则保持节俭本色,不断接受新的想法。这种观念的差异或许为后来两人事业的走向埋下伏笔。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胡儒山的玻璃厂生意最红火之际,他个人的负面消息也在家乡广为传播。有人说,当时玻璃厂属于国营,胡儒山买下一车玻璃后,经常打碎外面的玻璃,拍照作为证据,向玻璃厂诈取索赔。

  老胡当时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的玻铝商人对此颇为不齿。曾跟随胡儒山一起创业的一位老乡证实了这些传闻:老胡没有文化,有很强的小农意识,不善于管理,也不善于用人,只知道怎么挣快钱。

  胡儒山还创造了当地诸多第一。例如,他是网市镇第一个开着小车进村的人,第一个在老家盖房子的人,第一个在镇上购置地皮的人,第一个使用大哥大的人。只要有小孩上门叫他一声爷爷,胡儒山都会拿出50元、100元作为礼物。而在当时,扒头村村民大多住着破旧的瓦房,每顿饭连肉也吃不上。

  和个性高调豪爽、出手阔绰的胡儒山不同,杨从学始终保持着传统农民节俭的本色。他不买车,但懂电脑;他的衣着并不华丽,但整洁干净。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同样是身处事业的巅峰,杨从学却撇下昆明如日中天的市场,到武汉陪伴两个孩子读书,这一举动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2003年,儿子考上大学后,杨从学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放弃了铝材生意,出资13万元承包下老家龚场镇双河村的小学,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私人名义办学的老板,一度办得有声有色,后来因故被撤销。当年,《南方周末》和新华社都对此做过报道。

  虽然现在龚场、网市两镇的玻铝商人很成功,但是没有教育,他们就没有将来。上过高中的杨从学始终坚持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我们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最终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教育。

  学校关闭后,杨从学重新做起铝材商,并且涉足塑钢、钢材等行业。同时,杨从学努力培养后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侄子杨金川、杨金州、杨金涛以及表弟龚本发等人都成为千万富翁。

   玻铝之乡的双重改变

  网市镇工业办主任张继新认为,玻铝行业除了带来物质上的富足,还改变了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他们不再被农业所束缚,敢于闯出去。他们把外面的消费、思想观点带回来,从而影响了更多的人走出去。

  正当杨从学达到事业巅峰时,胡儒山却遭遇了人生第二次低谷,自此一蹶不振。1991年,年近六旬的胡儒山再次冒险,将多年积累下来的300万元悉数拿出来办再生玻璃厂。工厂选址在汉阳的一间劳改所,因为紧靠汉阳玻璃厂,生意起初起色很快。

  然而,这样的好景不过两年。1993年,国家司法部规定,劳改所场地不允许用来办厂。一纸公文,胡儒山从千万富翁瞬间沦为穷光蛋。胡儒山的儿子和女婿说,父亲失败后一直在帮子女做玻铝生意,但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只能做一些体力活。随着年龄增大,当年的胡爷已经彻底退出江湖。

  玻铝之父的落寞身影背后,是玻铝之乡监利县的崛起。过去20多年,从网市、龚场走出去的玻铝商人已遍布全国各地,且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陕西、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西部省份。他们中,有的已经自己开厂做起供应商,有的仍是从底层做起的划玻璃、安装铝合金门窗的个体户。

  如今从监利县城出发,车辆从南向北行驶,沿途会经过毛市、分盐、周沟、周老、龚场、网市等乡镇。从毛市到周老尚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进入龚场镇后,一排排整齐的新洋房在路边挺立。在网市镇政府大院里,玻铝之乡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网市镇工业办主任张继新认为,玻铝行业除了带来物质上的富足,还改变了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他们不再被农业所束缚,敢于闯出去。他们把外面的消费、思想观点带回来,从而影响了更多的人走出去。

  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去后,他们身上的乡土气息也越来越淡薄,并逐渐融入城市生活。如今,刚过不惑之年的杨从学已经在武汉购置房产,完全脱离了农民的身份。

  76岁高龄的胡儒山则居住在龚场镇的儿子家中,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后,他已经不太愿意再谈论当初的成败。

  大事记

  1989

  36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做好严格控制民工盲目外出的工作。

  通知指出,春节过后,民工大量集中于西北、东北和广东等地,致使铁路客流暴涨、车站旅客积压、列车严重超员,给铁路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一些民工到达上述地区后,因找不到工作而流落街头,生活十分困难,大量民工涌入这些地区,也给当地治安造成了混乱。

  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外出民工的管理工作,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共同做好民工的返乡工作,控制民工外出。

  313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农村出现三个新的变动:办农业由冷变热,乡镇企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近千万务工经商农民面临新的就业选择。

  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新难题。据有关人士估计,目前,已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9000万农民,近年将有1000万面临新的就业选择。特别是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因城市基建规模的压缩,计划外用工减少等原因,将有几百万返回农村。

  521

  《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政府近日转批了省劳动局《关于整顿劳务市场秩序,加强劳动力管理的意见》。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合理安排使用劳动力,认真清退来自外省和农村的劳动力,清退的重点是外省民工和农村的劳动力。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加强劳动管理工作,招用民工应根据当地粮食生产、市场供应能力等方面的承受能力,综合考虑,按照先城镇后农村,先本地后外地,先省内后省外的原则,严格控制,统筹安排。

  105

  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临时工招聘原则以及权益。

  《规定》指出,企业需要临时工,原则上在城镇招用;确需从农村招用时,应报经设区的市或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从农村招用的临时工,不转户口和粮食关系。临时工的工资待遇,由用人企业与临时工本人协商确定。临时工在企业工作期间,由所在企业负责管理。解除劳动合同后,来自农村的应当返回农村;来自城镇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待业登记,并负责管理。

  整理:谢江涛

  样本意义

  没有沿海地区的先天地理优势,也没有江浙地区的悠久经商传统,却在短短30多年里,由全国贫困县摇身变为全省著名的玻铝之乡

  1983年,被当地人誉为玻铝之父的胡儒山怀揣一把玻璃刀,到离家乡十多公里的沙市创业。在他的带动下,监利县走出一支以数十万人计的玻铝大军,短短数年里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根据监利县官方数据,1989年到2001年间,监利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长。其中,仅网市、龚场两镇有接近8万人外出务工,并且90%以上从事玻铝生意。

  受到小农意识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老一代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新一代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是监利玻铝商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亦可作为农民工转型的生动案例。

 

 

收藏〗〖查看评论〗〖字号: 〗〖阅读:5658次〗〖关闭
  • 用户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