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拥有品牌吗?您的客户是否因为使用您的品牌产品而自豪呢?您的品牌还能够持续赢利多久?您关注的是品牌建立过程还是结果?您是否拥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品牌?
2008,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将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和炫耀的一年。因为奥运会的举办,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的确,我们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需要注入新的观念,我们的企业需要增添活力,以保证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了。
中国的门窗幕墙企业,在完成众多奥运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不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一个创造品牌,展示企业形象,提升行业地位的机会吗?
美国人在第23届奥运会上发现了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贡献,这一发现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选手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所获的金牌不仅是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块金牌,更实现了炎黄子孙在奥运会上金牌及奖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奥运会带给所有的参与国家都是一个荣耀和崛起的机会;奥运会给举办国还带来了面向全世界的更多巨大商业机会和赢利空间。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在完成了预定的奥运工程项目后,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又开始征战下一个工程项目了。一方面,我们在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另一方面,我们对品牌的漠视却也到了惊人的程度。实际上,我们的任务仅仅完成了70%,其他的30%的任务就是品牌的建立。
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品牌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忽略了让世界欣赏我们的聪明才智和产品的与众不同,忽略了建设品牌所要完成的每个必须完成的环节。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模仿能造就出自己的品牌吗?
2008年以前,我们习惯于模仿,我们清楚对手的一举一动;我们热衷于模仿,模仿的跟随成本可以很低,法律道德的约束和社会环境的认同都可以让模仿者逍遥自在地坐享其成。
这种模仿或叫跟随的经营方式,造就了中国门窗幕墙行业的趋同性、陈旧性、递减性和低价的恶性竞争。也正是因为这种跟随的环境,造成了真正拥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面对跟随者的严重侵权、搭车,甚至公然的技术剽窃而又束手无策。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一个必然。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模仿可以成为跟随者竞争的法宝。
我在五年前采访意大利设计师罗克迪先生的时候,曾经专门请教了这个问题。我问:“在欧洲,企业之间是不是也存在模仿和低价的恶性竞争”。罗克迪先生告诉我:“欧洲在工业化发展初期也和中国一样,也同样存在模仿和低价竞争的情况。在社会经济发展平稳的时期,创新和模仿者的生存环境相差不大,创新者因为成本的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还处于劣势。但是,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迅速调整企业的产品研发策略和方向,改变很多产品的技术性能特点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这种产品研发和经营策略的变化速度是很快的,模仿者因为无法跟上这种变化的速度而最终会失去跟随的目标,遭到社会的淘汰。”
实际上,模仿可以提升效率,但并不能够建立能力。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真正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即使我们学到了品牌企业的管理框架、做事方法,操作技术,即使我们在各个方面能够做到同步,但是,仍然无法复制它们的历史、竞争、市场。谁会愚蠢到认为知道了刘翔全部的训练方法,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训练,自己就可以成为另一个刘翔?所以说,品牌很难通过模仿来获得。
二、我们的品牌建设真的完成了吗?
中国门窗幕墙行业中品牌众多,国际、国内大都耳熟能详,我也曾经一直以为这些品牌真的是这样。直到参加了2007年12月中国住交会的时候,看到来自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面对门窗幕墙行业品牌的漠然,我意识到我们的品牌策略可能出现了问题。
按照学者的划分,品牌的建设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功能型品牌——满足使用功能
功能品牌是品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顾客知道你生产的产品用途和质量。品牌已经成为了特定产品的代名词,当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时候,对某个品类的商品的需求要落实到一些特定的品牌上。这时候,能被消费者首先想起的品牌往往成为了首选的消费对象,这就是 “功能型品牌”的意义。
第二阶段,形象型品牌——成为身份象征
奔驰汽车和捷达汽车在“代步”、“马力”、“速度”功能上几近相同,在“舒适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也远远没有在价格上差异的那么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中国成千上万的老板集体选购奔驰车,甚至不惜持币待购呢?因为“奔驰”代表了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既为汽车贴上了一个“高价、优质、安全、舒适”的标签,又为消费者带上一个“贵族、有钱人、有实力”的光环。形象型品牌是“消费者形象”的表征,消费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