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企业将陷红海 五大潜在危
来源:中国铝材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31 12:20:34
铝型材企业将陷红海 五大潜在危机吞噬行业活力
--铝业资深职业经理人、中铝网特约撰稿人 姚文庆
  编者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从企业经营运作实践出发,才能得出最具体、最有力的事实说明。笔者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整理出中国铝型材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危机及缺乏系统运营管理所造成的问题,以飨读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铝型材行业可谓风生水起,从零起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赶日超美,一跃成为铝型材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就在繁荣的背后,整个行业危机已若隐若现,现面临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还在不断扩大。众所周知,房改后的十年来是铝型材行业的春天,行业扩张的速度永远难赶上房产市场对铝材的需求速度,现在的铝型材行业繁荣完全建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难以经受充分竞争的考验。现在,国内房产市场热度逐步回落,出口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会逐步回落,铝型材行业的各大企业又正在上马新的生产线,短期内整个行业会迅速形成产能大大大于需求的局面,到那时候铝型材行业将陷入恶性竞争的红海不能自拔,同时铝型材企业由于一直顺风顺水,没有经历真正市场残酷考验,如何应对红海困境,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潜在危机前提下,早作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从业多年的行业经验,总结出五大潜在危机,以警醒整个行业,为行业快速健康平稳发展尽微薄之力!
  危机一、依靠出卖不可再生资源获取生存空间,行业整体利润微薄
  浅加工、价格低,是中国整个铝型材行业的通病。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世界可生产挤压铝材的国家与地区有90个,共有2012个企业(不会超过2100家,误差较大的在中国的企业数量上),总生产能力18500kt/a,企业平均生产能力9.2kt/a;全球保有的挤压机约8000台;2006年世界挤压材总产量11700 kt,产能利用率约59.5%,日本的最高达到88%;全球生产能力>50kt/a的企业有39家,其中中国有18家,占总数的46.2%,合计生产能力2867.6kt/a,占全球总产能的15.5%。全球铝板带产量与挤压材产量之比为58:42,建筑挤压铝材与工业挤压铝材之比为55.5:44.5。生产能力最大的10个国家与地区是: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韩国、俄罗斯、中国台湾省、土耳其。它们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72%,前5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占全球总产量的57.9%。
  然而大量的出口导致了现在中国铝资源匮乏,现在的电解铝大部分是靠进口为主。矿产资源有限性,注定靠出不买可再生资源维持的价格优势不能持久!铝资源匮乏问题已引起了国家能源部及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取消铝型材出口退税是产业调整政策的第一步,其它的相关政策亦将陆续出台。此举将会极大遏制我国铝挤压产品的竞争优势,亦会大大的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种资源优势将不再成为中国企业与国际竞争的堡垒。浅加工、附加值低、铝矿产日趋枯竭已经成为阻碍中国铝加工行业发展最严峻问题之一。
  危机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竞争过程中最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丰富、人均薪酬低廉,人力资源成本低下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反正不用白不用,用了也不用给多少钱,便宜着呢!"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大陆所有企业主的最直观感受。但人力资源丰富也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的产物,伴随中国快速步入老龄社会,独生子女一代成为劳动力的主力军,先前过多盘剥劳动力的弊端已显现,中国社会和企业必须为先前过度的透支人力资源买单。未富先老,老人的赡养、医疗等问题成为了年轻人不小的负担,同时,独生子女们也没有先辈能吃苦耐劳,低廉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广东每年开春就闹民工荒就是明证。可以预见,中国人力成本在近几年内将会快速上升,这是先前人力资源透支的必然结果,所有企业必须直面这个即将到来的问题。
  对于中国铝型材行业而言,人力成本低廉还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如何应对急速上升的人力成本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单依靠人力成本低廉维持竞争优势,我们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危机三:刚性需求造成竞争意识弱,经营成本低可能成陷阱
收藏〗〖查看评论〗〖字号: 〗〖阅读:939次〗〖关闭
  • 没有相关资讯!
  • 用户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