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国家发改委取消电解铝行业的优惠电价,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将大幅提高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在未来一两年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摆脱被行业内大企业兼并的命运。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调控政策的目标不仅是淘汰落后产能、为节能减排服务,还包括实现我国铝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目的。
电解铝投资过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抑制电解铝行业过投资从2004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效果不甚明显,电解铝产能仍然在飞速增加。
如何才能抓住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牛鼻子”?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电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或许正是牛头上的缰索。
优惠电价取消 生产成本大增
《通知》要求,自2007年10月20日起,电解铝行业的用电价格,在销售电价表中单列或注明实行优惠的,原则上应在2007年内予以取消,改为执行大工业电价下的“电石、电炉铁合金、电解烧碱、合成氨、电炉黄磷”类电价;若单列的电解铝行业电价与上述电价价差每千瓦时大于0.05元的,2007年内先取消电价优惠0.05 元,其余优惠原则上2008年内取消。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李义春表示:“由于电价占电解铝成本比例比较大,此次电价的上升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行业利润率。”
根据《通知》要求,2007年内先取消电价优惠0.05元,这将使电解铝企业的毛利率至少降低20 %,对整个电解铝行业的影响很大。
以市场手段调整行业产能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铝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遏制铝冶炼投资反弹。与此同时,铝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在制定中,将设立进入铝行业的门槛。此次取消电解铝企业的优惠电价,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是对电解铝行业的又一调控措施。
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抑制我国电解铝行业投资以及产能的迅速扩张,引导我国电解铝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电解铝的产业布局偏向于中西部。在中西部地区,电解铝是重要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由于害怕影响当地的GDP、就业、财税等方面,往往在执行调控政策时打折扣,造成了政策威力不能完全发挥,电解铝行业持续过热。此次调整电价是利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行业的产能,效果会比以前显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该政策的出台能有效抑制我国电解铝行业投资以及产量的迅速扩张,现有铝企业的合并、重组浪潮将会越来越大,行业洗牌日益临近。
粗放式扩张投资步入“寒冬”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随着电价提升威力在未来两年内释放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电解铝行业风险提高,利润摊薄,电解铝行业的粗放式扩张投资将逐步进入“寒冬”。
有关人士表示,此次电价调整是强制节能减排的一个手段,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扶持行业大型企业,淘汰那些技术不达标、能耗较高的中小企业。因此,对于电解铝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将面临完全不同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成本的提升势必将影响到铝价,对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产生一定影响。
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电价成本在电解铝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电价的上升将不可避免的转移到下游行业中,但幅度不会很大。短期内整个电解铝行业的盈利能力均会有所降低。长期来看,由于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中小电解铝企业将逐步退出舞台,而大型电解铝企业既有政策的扶持,又有行业洗牌后竞争环境改善的有利因素,盈利能力反而会增强。
有专家分析指出,此次调控政策的目标不仅是淘汰落后产能、为节能减排服务,还包括实现我国铝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目的。
依靠体制和技术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增强产业集中度,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和电力于一体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集团公司,实现大型化、集团化、专业化经营,扩大规模效益,提高铝工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成为2008年及今后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