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数字,是海亮集团2010年的营业收入目标,比上年增加128亿元。不过,冯亚丽却信心满满:今年1至4月,海亮已完成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33.25%,“我们完全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海亮集团21年前从铜加工起步,已发展成以铜加工、房地产、基础教育等为主体的大型民企集团;即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2009年,海亮集团依然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综合实力居中国民企500强第7位。 面对我们的疑惑,冯亚丽笑笑说:“没啥奥秘,我们只是坚持眼光远一点、对员工好一点、做事实一点,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上领先一步,天地自然就开阔了。”
办企业,眼光要远一点 刚到店口,我们就听闻了一件海亮集团的大事。 5月,海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400万股股权。恒昊矿业主要从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矿产品加工、销售等,新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海亮股份所持股份已占到恒昊矿业总股本的6.9%。 “我们看好恒昊矿业所拥有的镍、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长远战略价值,希望借此进入铜产品加工的上游领域。”海亮股份总经理曹建国说,“做企业,要的就是先人一步。” 冯亚丽说得更实在:“办企业,眼光要远一点,如果等到别人要你调整的时候再转身,已经晚了。”她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在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上先人一步,海亮始终赢得了发展的主动。 海亮1989年起家时,生产的是店口其他企业一样能做的铜棒。1997年,海亮上马铜管生产线,错位发展,市场空间一下子打开了,2000年又上了盘管生产线,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再次跃升。 产品推陈出新,还让海亮告别了旺季团团转、淡季冷清清的窘境。多年来,海亮的主导产品是空调用铜管,季节性很强。“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曹建国告诉我们,最早海亮只能为锁厂生产做锁芯用的铜棒。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应用于船舶、电力、电子、化工等领域,比如海水淡化管,已在全球海水淡化市场产生影响。 市场结构调整,同样让海亮有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容。2002年,海亮取得首笔外贸订单,到2008年,外贸出口已占企业市场份额的70%。“随着形势变化,我们不断调整内销和外销的比例,像去年两者的比例是五五开,今年可能国内市场会更多一些。”冯亚丽说。 记者在店口采访时,恰巧碰到一个来自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组。冯亚丽告诉我们,5月份,美国初次裁定对从中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铜管征收反倾销税。而海亮几年前就料定会遭遇贸易壁垒,所以提前在越南建了工业园区。最近,海亮在越南的铜管厂正式投产,正好弥补国内工厂出口减少的缺口。办企业,对员工要好一点 海亮的主业是铜加工,市场上原料铜的价格一有风吹草动,都会给企业带来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路飞涨的铜价崩溃性下跌,许多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令人称奇的是,铜价暴跌,海亮却业绩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采用了一位管理人员的合理化建议,严格执行了《原材料采购暨净库存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风控制度,成功避免了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 这一事例,如今已成为冯亚丽佐证员工是企业最大财富理念的经典案例。 海亮集团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特别表彰大会,凡员工有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都会得到奖励。提出净库存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管理人员,当年就被重奖20万元。 这一制度,海亮集团已实行多年。该集团党委副书记冯伟峰告诉记者:“有人说员工很划算,一个小点子就能奖3万、5万,其实公司更划算。要知道,有时一个点子为公司赢得的效益和挽回的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办企业,对员工要好一点。”在冯亚丽看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关键是要比竞争对手多几招,“别人想不到的我们要想到,但光凭管理层,办法始终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员工的智慧都调动起来,碰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企业投桃,员工报李,对员工好一点的海亮,换回的是1万多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担当。2008年11月,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际,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和冯亚丽组织召开千人大会,郑重承诺一不裁员,二不降薪。冯亚丽慷慨陈词:“企业与员工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海亮要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道德良知负责。” 冯亚丽告诉记者,千人大会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一时间,到集团人力资源部献计献策和主动请缨的员工不计其数,企业上下众志成城攻艰克难,最终同舟共济化危为机。 对员工好一点,不只体现在危急关头。这些年,海亮每年都拿出500余万元,用于职工生日、婚娶和文化活动。今年初,一个投资2000万元,拥有先进体检设备的海亮职工疗养院正式对员工开放,企业员工及家属足不出户便可免费享受健康检查。 办企业,做事要实一点 在诸暨企业中,海亮颇有几分龙头大哥的气度。这固然因为海亮是当地最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海亮始终追求与他人共成长,赢得了合作伙伴、同行甚至竞争对手的尊重。
“这是我们的信条,”冯亚丽说,“办企业,做事要实一点、诚一点。” 前不久,诸暨有家企业进入铜加工领域,按理这与海亮产生了竞争关系,但该公司黄老板还是跑到海亮请教,海亮也应答尽答,还让自己设在上海的贸易公司为对方提供帮助。黄老板告诉记者:“这不奇怪,在诸暨,我们碰到难题,总会想到去找海亮。” 此话不假。海亮在店口有成百上千家配套企业,向这些中小企业无偿提供技术和服务是海亮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为防止铜管氧化,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铜管内要充入氮气,两边用活塞密封。但就是一个小小的活塞,店口一家企业始终做不好,海亮派技术员上门指导,帮助解决难题后并收购活塞。 做事实一点,更体现在海亮集团的稳健发展上。成立21年来,海亮咬定铜加工这一基础产业不放松,如今,企业已成为全球的铜合金管生产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铜管出口商。在优先发展铜加工主业的同时,海亮逐步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做事实一点的海亮,始终坚持只投资、不投机。在进入房地产领域后,海亮集团刻意避开了省内杭州、宁波等楼市火爆的城市,将目光转向国内其他二三线城市。1月2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海亮广场一期60多万平方米正式开业,海亮正式进入商业百货领域。“我们选择多元化,也追求合理利润,但我们不会去投机,只想踏踏实实做企业。”冯亚丽说。 海亮的以诚待人、以诚做事,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客户,也为企业赢得了广阔发展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