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紧缩货币政策。从政策的紧密型可以看出,央行对流动性资金的控制丝毫未敢松懈。尽管1月份CPI同比增长4.9%,低于此前市场人士的预计,但物价的上涨压力依旧非常巨大。尽管年后央行采取了一次0.25个百分点的加息,使得一年期存款利息攀升至3%,但负利率状态仍未根本解决,加息一直都存在理论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年初至今,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向市场投放了6350亿元,尽管1月份上调存准率,但每次0.5个百分点的力度使得回收的规模仅为3000亿元,因此总体流动性实际上还是处于不断的增加之中。而在3月和4月份,央票到期资金高达1.2万亿,尽管当前央行已经开始逐步恢复3个月和1年期央票的发行,但一二级市场利率的倒挂使得央票的发行一直处于地量水平,加之央票回收的资金成本较大,因此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升至历史高位,但后期仍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 从历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窗口来看,股市和商品市场出现回调的概率较大。短期来看主要是基于投资者心理层面所受到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连续的加息和上调存准率有望形成一种叠加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商品市场的走势。 通胀压力有望逐步转移至发达经济体 自美国施行6000亿美元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均面临新一轮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为了抑制通胀均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亚洲地区主要国家除泰国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息,而巴西也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1.25%的高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正在逐步降低,近几个月以来,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商品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净流出状态,而同期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则不断吸引着国际资本的回流。而这一点从近期新兴经济体股市和商品市场的低迷表现便可得到验证,亚洲地区除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以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近期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有抬头的迹象,美国1月份CPI同比上涨1.6%,环比增长0.4%。而英国1月份CPI同比上涨4%,欧盟地区去年12月份CPI为2.2%,超过其设定的2%警戒线。若通胀压力进一步升级,欧美等国有望提前采取加息等措施来应对。但当前欧美地区的复苏仍旧面临高失业率的困扰,可见复苏的根基仍旧不稳。但通胀压力的急剧攀升仍旧会加大投资者的担忧情绪,这也是春节过后外围基本金属遭遇回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铝下游消费仍旧疲软 尽管已经是春节后的第二周,但下游消费疲软的局面仍未有所改善。随着春节期间各地到货量的增加,贸易商出货的积极性在不断提升,但由于下游加工企业的采购量却维持在低位。一方面是由于当下许多企业刚从假期中复产,开工率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对铝锭的需求量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期国内不断加紧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部分下游采购商观望情绪有所升温,铝价的上涨受到抑制,消费商谨慎的情绪加剧,仅维持按需采购。 而下游消费的不景气使得现货价格整体表现低迷,当前华东地区现货价格维持在16800元附近,现货贴水的幅度达到150-180元/吨。尽管投资者普遍看好后期消费旺季的推动作用,但当前铝库存充足,加之去年的限电措施在年底前已经结束,外围市场铝价的上扬将会带动国内的闲置产能重新投入生产。因此短期来看,铝锭不存在供应紧张的局面,现货价格的贴水状态或将继续维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铝价的上涨空间。 铜铝比价维持高位有望拉动铝的替代效应 春节之后,在外围铜价走高的带动下,上海期铜也出现了补涨行情,但沪铝的涨幅滞后,这使得国内铜铝的比价一度达到4.4的高位。尽管近期铜价有所回调,但比价仍旧维持在4以上。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铜的需求出现明显的改善,供应的压力急剧增加。我们知道当铜铝比价维持在3以上之时,铝对铜的替代效应将会随着比价的提升而逐步放大。因此,替代效应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铝价的上升空间。近期美元指数一路下行,铜作为金融属性最好的基本金属,却并未出现上涨的局面,相反近期伦铜出现连续的回调之势并有破位下行的可能。而与此同时,铝、锌、铅等金属期货却一路高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价修复的表现。而当前的比价仍旧维持在高位,后期铝价还将有修复的需求。
结论:对货币紧缩政策的担忧仍旧是困扰当前铝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者的做多热情,加之近期现货市场的疲软对期价也形成拖累,短期来看铝价上涨的压力重重。但是投资者对后期消费旺季的推动作用非常看好,并且国内股市今年以来领涨于亚洲市场,市场人气并不缺乏,因此我们仍旧维持中线看涨的局面。但短期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博弈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铝价有望维持在17000元附件的盘整行情。技术上看,沪铝日K线和周K线图仍旧维持缓慢上升的势头,下方仍旧有多条均线的支撑,中期上涨可期,操作上建议以中长线的多单持有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