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7月13日低开低走,盘中交投较为活跃,主力合约放量减仓。沪铜主力1010合约早盘以53,20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52,290元/吨,下跌1,160元/吨;现货1007合约尾市报收于52,950元/吨,下跌960元/吨。
盘面上看,短期内,尽管6月份进口量的明显下降对改善国内供应过剩局面有帮助,但目前经济复苏和金属需求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短期内沪铜料将延续弱势调整。
消息面上,一冶炼厂高层人士和贸易商周一(7月12日)表示,过去两周铜冶炼厂的现货铜加工和精炼费用翻番,因中国减少采购。7月时,铜精炼加工费用(TC/RCs)约为每吨15-20美元和每磅1.5-2美分,过去两个月为低于每吨10美元和每磅1美分。一精矿供应商表示,由于中国冶炼厂的采购减少,TC/Rcs下滑。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矿进口国,中国需求减少令亚洲现货市场供应增加。贸易商表示,中国冶炼厂大多不愿在加工精炼费低于每吨15美分和每磅1.5美分时进行采购。但他们表示,这远低于2010年初中国冶炼厂和海外矿产商达成的年度协议,即每吨46.5美元和每磅4.65美分,反映出全球供应仍然紧俏。中国北方一大型冶炼厂高层人士表示,2010年中国大型铜冶炼厂已经预定了很多有期船货,导致对于现货精矿进口需求减少。他表示,很多中国冶炼厂并不认为2010年下半年铜价将猛涨,因此他们不急于建立精矿库存。
巴克莱(Barcap)研究报告称,中国6月铜进口月比下降17%,但该数据未必预示需求疲弱。此次降势符合季节性特点以及不具吸引力的沪铜/LME期铜套利。并且,从历史数据比较来看(09年除外),绝对进口量依然非常强劲。套利交易通常活跃于LME三个月合约上,因此6月进口的萎缩反应出3月套利窗口通常关闭的事实。近期,套利价差开始扩大,进口吸引力再次上升,因此进口有望在7月或8月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