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期锌18日下午呈现震荡上扬走势,空头减仓推高锌价。沪锌成交量放大,持仓量减少。主力合约1008在5月18日以15,525元/吨开盘, 收至15,700元/吨,下跌635元/吨;现货1006合约收于15,380元/吨,下跌530元/吨。
短期来看,目前全球精炼锌市场供应过剩局面有所加剧,这对锌价形成负面影响。18日国内市场,空头减仓导致锌价止跌反弹,反弹动能稍有不足,预计锌价短期会有超跌反弹,但反弹力度有限。
宏观方面,由于CRB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高位,今年一季度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同比上涨29%,其中有色金属类价格上涨64.6%,居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之首。进口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直接带动了PPIRM的上涨,而PPI/PPIRM值却不断走低,3月份只有0.74。考虑到2个月的传导延迟,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必将传导到下游产品上。虽然近期央行采取了如发行国债,央票等一系列数量化工具大量回收流动性,但CPI数据仍旧在4月攀升至2.8%。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下滑,但前期高成本对下游产品的压力将在七八月份逐渐表现出来,未来流动性仍有望进一步收紧,甚至有差别化加息的可能。
消息面上,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17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锌市场供应过剩157,000吨。数据并显示,全球精炼锌使用量为289.2万吨,2009年1-3月为233.3万吨。2010年1-3月全球精炼锌产量增至304.9万吨,2009年同期为256万吨。
从有色金属冶炼投资情况看,历史经验表明,当冶炼投资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时候,有色金属存在供大于求的危险。而今年2月以来,有色金属投资增速达到43.7%,相对的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6.6%,伴随着后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不断下滑,如果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产量过剩是显而易见的。冶炼厂商也意识到这一问题,3月冶炼增速减缓为42%。总体趋势来看,仍存在供过于求的危险。
基本面消息,1—4月份,国产汽车累计生产585.86万辆,累计销售(不含出口)485.90万辆。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汽车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库存量达到99.96万辆,国内经历了2009年汽车购置税下调等政策刺激后,在2010年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销售增速将值得怀疑。这对镀锌板需求将产生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