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外盘关注季节调整 内盘相对抗跌
经过年初的中级别调整,铜价在随后的旺季中展开的涨势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支持了有色金属处于大牛市周期的论调。期铜的上涨节奏与库存的下降趋势形成良好的配合,但在7000-8000美元的敏感区间上,在消费可能出现季节性回落的背景下,库存的控制难度将有所增加,近期市场追涨相对谨慎,铜价在7600美元遇阻回落,本月底潜在的罢工事件暂时支撑铜价的短线上涨,但上涨空间谨慎。
伦铝振荡走低,多头未能在期权宣告日前推高铝价,随后的技术性卖压打击铝价回至今年振荡区间的下部。 近期内盘沪铜及沪铝表现较为抗跌,沪铜在60000-62000元处受到消费买盘的支撑,而沪铝则直接受益于处于年内低点的库存量及较高的现货升水。
国内基本面:供给稳定增长 消费不如上月
从统计局已公布的国内原铝产量数据来看,1-4月日均产量分别为2.92、3.19、3.11及3.25万吨,环比增长2.1%、9.2%、-2.6%、4.5%,考虑到5月份起是新项目达产的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南山铝业等在内的8家铝厂,在5-6月份开始达产的项目年产量超过50万吨),预计日均产量将出现增速加快的现象,国内供给维持稳定增长。
整个五月份国内维持旺盛的消费力,进入6月份后,铝市仍处于传统的消费旺季中,但市场表现上月,现货市场成交不甚活跃,下游企业对高位铝价的消费意愿及接受能力略有下滑。
政策面的利空预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市场普遍预期本月政府将正式宣布下调铝制品的出口退税税率,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持有大量的订单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因此部分企业点价接单较为谨慎。季节性因素一定程度影响消费。夏日居民用电明显增加,电力较为紧张,因此部分地区的工业生产出现限电现象,影响了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对原铝的需求相应减少,这种现象在南海地区尤为明显。近两周铝价处于年内高点也制约了下游买兴。从近期市场成交状况来看,下游厂家对铝价反应较为敏感,在20500元/吨价位入市购货较为积极,而一旦价格接近21000元/吨的高点,往往出现以产定购、少额购货的情况。因此近期下游企业购货并不如上月积极。
近期内,较低的库存水平仍旧是支撑国内铝价的主要利好。较为旺盛的下游消费及到货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沪粤两市库存量均降至今年以来的低位,6月上旬上海库存量不足2万吨,而广东库存跌至1.3万吨。与五一前后的库存下降类似,运输受阻问题再次成为此次库存下降的重要因素,铁路提速乃至水患相继影响了正常到货。如此次持续时间较长,国内显性库存可能继续小降,带动铝价稳中小涨。
铝价在旺季中的表现使得21000元/吨的阻力位得到验证。五月上旬上海铝价在21000元/吨上方维持不到一周,随后回落至20600元/吨附近,而广东铝价主流成交价尚未有效收于21000元/吨上方。上周沪粤两市库存量均降至年内的低点,但铝价表现并不如前期,因此一旦运输恢复正常,库存量出现回升,铝价高位上涨面临的压力更为明显。
政策面:退税税率下调基本确定 短期面临利空影响
从近期市场反映来看,铝制品出口退税下调的政策变动基本成为定局,市场更为关注此次调动涉及的范围及幅度。1-4月份国内贸易顺差累计737.2亿美元,同比增长87.9%,政府控制顺差的压力明显增加,而作为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有色金属面临调控的预期强烈。近期一些铝厂及下游加工企业反映已提前获悉出口退税税率将下调,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际有色金属加工业已大量转移至中国,国内加工业的竞争力较强,中长期出口退税下调的影响有望逐渐被消化,但短期部分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目前下游加工企业的出口利润率较高,即使出口退税税率完全取消,大型铝材厂具有较好的议价能力,政策风险的承受力较强,但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将较大。如果与预期一致,政策变动将在近两个月出台,则对处于淡季的铝市所造成的短线影响将较大。
综述:短线维持高位 下月存在回落空间
近期国外基金更多关注国内外铜市的消费,显性库存的变化便是一个相关指标,因此消费的季节性因素对铜价影响甚大,目前伦铜开始感受淡季来临预期的压力,供给中断题材可能带动期铜小涨,但上行空间预计不大,第四季度的涨势更值得期待。而对于铝市来说,七月起便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从近期市况来看,六月中旬消费略有下滑。如铝制品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像去年一样淡季下游企业维持高开工率的状况可能难以再现,产量的稳定增长将相应在显性库存中体现,进而影响了沪铝及现货市场的表现,铝价呈现逐渐走软局面。
因货运受阻,短期国内显性库存维持低位,如持续时间较长,铝价可能短线上测今年的高点,总体上沪粤两地现货铝价维持20800-21000元/吨区间,因市场对于21000元/吨上方的上涨空间仍持谨慎心态,高位追涨建库的意愿不高。随后一旦运输恢复正常,下旬国内显性库存有望增加,铝价将相应回至20500元/吨一线,下月消费出现季节性回落后,价格有望继续下移至20200元/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