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材信息网  
站内检索
检索类型:
关 键 词:
 
   
  首页>> 市场行情>> 行情分析>> 正文
2007年铜价将探底上扬
来源:中国铝材信息网,更新时间:2007-1-25 9:53:09,阅读: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于去年5月11日创历史新高8790美元/吨之后,飞流直下暴跌至5430美元/吨;与此同时,沪铜(54110,1710,3.26%)亦自历史纪录85550元/吨暴跌33000元/吨,跌幅近40%。笔者认为,铜价自2001年11月开始的超级牛市基础仍在,2007年初振荡调整后将再次向好。
      需求依然强劲
      在宽松的利率环境下,以中国、美国(G2)两大发动机为龙头,世界宏观经济状况依旧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世界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5.1%和4.9%。报告预测,美国2006年和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3.4%和2.9%,中国则应在10%左右。从世界范围来看,包括中印在内的经济体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基本上抵消了美国经济降温对全球不利影响。
      无独有偶,世界银行近日亦发布报告预测,2007年和2008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6%以上。至于中国,虽然未来两年经济增长将略有降温,但强劲势头仍在。未来几年作为占中国铜消费50%以上份额的电力行业,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这更将带动中国铜需求整体发展。
      多家投资银行纷纷发表对中国经济乃至铜需求长期看好的报告也支持了笔者观点,这些机构普遍预测,截至2010年中国的铜需求量应在630-750万吨左右。无疑,在中国这种令世人震惊的增长速度不断地持续下去的情况下,铜价将逐年向上修正,而牛市的持续时间也将不断地向远推进。
      供给不容乐观
      2002年以来铜价连攀新高,但却没有换来供应面快速的提升。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减产是由于罢工、地震、等问题所致。但有观点认为,铜市场在经历过长期的低迷之后,一些控制着铜矿资源的西方国家与基金之间存在某种默契,使得各种罢工和自然灾害的成了减少产量的正当借口。据预计,2006年西方国家铜矿产量损失约40万吨。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指出,相对于迅速增长的需求,全球可供开发的资源储备却日渐减少。据必和必拓(BHPBillitonLtd.)预测,铜精矿市场07和08年仍将出现产量缺口,原因是冶炼产能超越矿场供应增长,促使铜精矿加工费下降。从精炼产能利用率看,去年头九个月只有83.2%,虽高于2005年同期的80.6%,但仍显不足。
      因此,笔者预计铜价将于今年1季度进行震荡调整,2季度后期则有望再度走高,不排除攀至7500美元/吨高点可能。
给编辑留言〗〖字号: 〗〖关闭
电话:(0714)8769239 传真:(0714)8762393 中国铝材信息网QQ群656842821 电子邮件:china.lvcai@yahoo.com.cn
中国铝材信息网 @ (435100)湖北省大冶市安平路6号
版权所有 © 2006-2008 中国铝材信息网

鄂ICP备06014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