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经济预期放缓
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放缓,但仍将维持较高增速。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明年的增幅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到5.2%;10月考虑到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明年的增幅预期重新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4.8%。
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恶化,制造业景气的逐步下滑。IMF下调了美国GDP增速0.9个百分点至1.9%,整个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下调0.6个百分点至2.2%;欧元区国家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整体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2.0%。而日本经济虽然较前有复苏迹象,但是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出口减缓影响,经济增速回落较大,IMF下调了日本今年GDP增速0.6个百分点至2.0%,下调了2008年GDP增速0.3个百分点至1.7%。
受发达国家的前景退化影响,基本金属全球需求在未来6-12个月可能放缓,但供应也可能继续不如预期,这使得大部分基本金属市场在2008年会呈现较好的平衡。
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四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对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其需求比例已占全球各金属需求的30%~35%左右,并且其需求的增长已占到全球金属需求增长的50~80%,因此不容忽视。IMF预计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仍将保持较高的GDP增速,这些地区对金属需求预期仍会强劲增长,对金属价格构成一定支撑。除了巴西之外,其他四国07年都有经济增速小幅减缓的迹象,这将导致对金属的需求有减缓的危险。当然,总体上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快,对金属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
从IMF最新对世界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来看,07年~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几十年来罕见的高增速,足以维持有色金属价格在高位振荡。
(二)矿业巨头并购加剧
近几年伴随金属牛市中金属价格高位运行,矿业公司盈利日渐丰厚,而全球矿业类的并购行为也愈演愈烈。自2005年底以来,并购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案就超过了6起。本年末必和比拓(BHPB)超过1500亿美元收购力拓(Rio Tinto)的消息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如果BHPB能够成功收购Rio Tinto,将成为矿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也将是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如果BHPB合并Rio Tinto成立新公司将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市场份额达37%,占全球铝产量的15%和铜产量的13%,将对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的供应格局产生影响,对部分资源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铜精矿、精炼铜以及氧化铝大量依赖进口,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我国在铜加工费谈判等方面谈判能力减弱,因此对我国铜、铝行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矿业公司更多的采取并购与整合,而非直接通过新矿山的开发来扩张企业的资源,说明全球范围内优质资源匮乏情况越来越严重,金属供应的增长将在很长时间受制于资源的紧缺。但并购与整合的结果是导致矿业资源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对于矿业公司而言其定价权不断加强,这一方面对金属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挤压了下游冶炼行业的利润空间。
(三)不断强化的“中国因素”
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有色金属产品,比例高达91%。正是中国有色金属消费量的巨大增长,造成了全球多数有色金属市场由供过于求转为供应短缺。预计今年我国铜产品消耗量将超过450万吨、铝消耗量超过1100万吨。
根据Macquarie数据统计,中国铝、铜、锌、镍等金属的需求在全球金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由1980年的5%以下,上升到2000年的10%左右,及至2006年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例分别为25%、23%、11%、18%。
而在2007年全球金属消费增量中,中国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Macquarie数据统计,中国铝、铜、锌、镍等金属的需求在全球金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由1980年的5%以下,上升到2000年的10%左右;及至2006年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例分别为25%、23%、11%、18%;到2007年其比例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解铝消费占据了将近全球一半的消费量。
值得注意的是,07年中国金属消费量的增加是在世界金属消费增长萎靡不振或者明显下滑的现状下发生的,由此可见中国的消费对世界金属市场影响巨大。
国内07年1-10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1951万吨,同比增长25.5%。
除今年1月份产量同比增长达40%以上之外,其他各月产量同比增长均在25%左右,其整体增幅明显高于2006年。
目前,中国6种LME金属加权后的平均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还会逐渐增加。长期以来,中国的铜矿自给率只有20%左右,铅矿自给率只有30%左右,锌矿自给率不足70%,氧化铝自给率不足8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金属生产对世界矿产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对中国今年1-10月有色金属净进口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的巨大增幅基本都是被国内需求所消耗。今年1-10月铜进口量同比增幅达167.9%,铜净进口量占国内铜表观消费量的32%;电解铝在今年国内产量激增35%的情况下出口同比下降61%,中国很有可能由铝净出口国向铝净进口国转变。
在发达地区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巨大的消费增量、金属进出口数量、矿产需求量对世界金属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因素”不断得到强化。
(四)中国的变化
1、人民币加快升值
自2005年汇改至07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三年以来分别升值2.42%、3.12%、5.3%,到07年年底人民币有望升值至7.33,07年全年升值幅度将达到6%,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10.4%。但是人民币兑欧元仍然是贬值的。从整体来看,至2007年8月为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只升值了3.0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左右,升值速度非常缓慢。人民币仍然有较大的升值压力。
近期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疲软现象,今年美联储两次下调联邦储备利率,但是实体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次级债危机的阴影将继续笼罩美国经济,美国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很大。而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过热风险以及通货膨胀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预期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将会持续加快,年内升值幅度有望达到8%。受人民币升值以及世界经济回落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出口量必然受到冲击,将进一步减少。
2、节能减排,宏观调控,加速行业整合今年以来,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十一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的生产能耗要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减排方面也有具体的目标:在氧化铝方面,总回收率要达到82%以上,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以上,而工业废水要全面回收循环使用,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在电解铝方面,废气的集气效率要大于98%,净化效率要大于99%,排氟量小于0.9kgF/t-Al;电解质、废阳极、废槽衬要实现100%回收无害化处理并加工利用;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应不低于95%。在铜冶炼方面,回收率达96.5%以上,硫的捕集率达到97%以上。在铅锌冶炼方面,铅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5%以上,粗铅冶炼回收率达到96%以上,总硫利用率达到94%以上,硫捕集率达到96%以上。由此,政府加大了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对加快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整合,做大做强优势龙头企业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1月8日,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了钨、锡、锑三个金属行业的准入条件,从规模、资本金及原料三个门槛来抑制上述金属矿产领域的投资冲动及资源不合理开发。发改委人士称,矿产资源大整合铺开后,将寻找合适时机向其他矿产领域推出类似的行业准入政策。
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指出,我国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根据《意见》的要求,2008年年底前,中国将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完成整合,一个矿区将只设一个采矿权,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
6月1日起,中国大面积调整出口关税,对稀土金属、精炼铅、氧化镝和氧化铽等出口开征10%的出口关税,将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由目前的5%~10%提高至10%~15%;加工材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锌的氧化物则取消退税;蓝色氧化钨出口退税率将由5%下降到0、混合料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0,钨丝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5%,部分合金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5%;税号7604的铝条、杆、型材和异型材的出口退税调整为0;税号7605的铝丝及铝合金丝的出口退税调整为0;7月24日海关总署再度公告:以暂定税率形式,将税号76011090项下的未锻轧非合金铝的进口关税税率由5%下调至0%。对非铝合金制铝条、杆(税号:ex76041000)开征出口暂定关税,暂定关税税率为15%。
7月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自8月1日起,对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三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作调整。此次调整为铅锌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一等20元;二等18元;三等16元;四等13元;五等10元。铜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一等7元;二等6.5元;三等6元;四等5.5元:五等5元。钨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三等9元;四等8元;五等7元。
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电解铝行业的用电价格,在销售电价表中单列或注明实行优惠的,原则上应在2007年内予以取消,改为执行大工业电价下的“电石、电炉铁合金、电解烧碱、合成氨、电炉黄磷”类电价;若单列的电解铝行业电价与上述电价价差每千瓦时大于5分钱的,2007年内先取消电价优惠5分钱,其余优惠原则上2008年内取消。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铝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则明确了对包括铝土矿、氧化铝、原铝、再生铝合金和铝加工等在内铝行业的投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们认为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对于加快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整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新的行业准入政策,将使稀缺矿产资源向有实力的企业聚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在矿产资源整合正式铺开后,类似的准入门槛将在合适时机推向其他类别的矿产资源。国家新政的实施将将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内优势企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今后优者更优、劣者更劣的局面将越发明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依然是原料进口主导型的行业。通过大面积调整出口关税,可以维护国内有色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避免使我国成为一个靠高能耗赚取微薄加工费的世界加工厂,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原材料进口。此次出口关税的调整将使我国有色金属出口逐步缩小,从而对国际有色金属中期供应将产生影响,金属价格在高位的时间将延长。
通过调高资源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述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为贯彻“节能减排”而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加快有色行业整合速度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但它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对“两高一资”性出口型产品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有色金属的供给也产能一定的影响。
中国政策的调整将对国内金属生产需求以及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世界金属供需。
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放缓,但仍将维持较高增速。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明年的增幅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到5.2%;10月考虑到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明年的增幅预期重新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4.8%。
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恶化,制造业景气的逐步下滑。IMF下调了美国GDP增速0.9个百分点至1.9%,整个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下调0.6个百分点至2.2%;欧元区国家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整体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2.0%。而日本经济虽然较前有复苏迹象,但是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出口减缓影响,经济增速回落较大,IMF下调了日本今年GDP增速0.6个百分点至2.0%,下调了2008年GDP增速0.3个百分点至1.7%。
受发达国家的前景退化影响,基本金属全球需求在未来6-12个月可能放缓,但供应也可能继续不如预期,这使得大部分基本金属市场在2008年会呈现较好的平衡。
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四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对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其需求比例已占全球各金属需求的30%~35%左右,并且其需求的增长已占到全球金属需求增长的50~80%,因此不容忽视。IMF预计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仍将保持较高的GDP增速,这些地区对金属需求预期仍会强劲增长,对金属价格构成一定支撑。除了巴西之外,其他四国07年都有经济增速小幅减缓的迹象,这将导致对金属的需求有减缓的危险。当然,总体上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较快,对金属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
从IMF最新对世界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来看,07年~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几十年来罕见的高增速,足以维持有色金属价格在高位振荡。
(二)矿业巨头并购加剧
近几年伴随金属牛市中金属价格高位运行,矿业公司盈利日渐丰厚,而全球矿业类的并购行为也愈演愈烈。自2005年底以来,并购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案就超过了6起。本年末必和比拓(BHPB)超过1500亿美元收购力拓(Rio Tinto)的消息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如果BHPB能够成功收购Rio Tinto,将成为矿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也将是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如果BHPB合并Rio Tinto成立新公司将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市场份额达37%,占全球铝产量的15%和铜产量的13%,将对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的供应格局产生影响,对部分资源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铜精矿、精炼铜以及氧化铝大量依赖进口,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我国在铜加工费谈判等方面谈判能力减弱,因此对我国铜、铝行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矿业公司更多的采取并购与整合,而非直接通过新矿山的开发来扩张企业的资源,说明全球范围内优质资源匮乏情况越来越严重,金属供应的增长将在很长时间受制于资源的紧缺。但并购与整合的结果是导致矿业资源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对于矿业公司而言其定价权不断加强,这一方面对金属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挤压了下游冶炼行业的利润空间。
(三)不断强化的“中国因素”
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有色金属产品,比例高达91%。正是中国有色金属消费量的巨大增长,造成了全球多数有色金属市场由供过于求转为供应短缺。预计今年我国铜产品消耗量将超过450万吨、铝消耗量超过1100万吨。
根据Macquarie数据统计,中国铝、铜、锌、镍等金属的需求在全球金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由1980年的5%以下,上升到2000年的10%左右,及至2006年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例分别为25%、23%、11%、18%。
而在2007年全球金属消费增量中,中国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Macquarie数据统计,中国铝、铜、锌、镍等金属的需求在全球金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由1980年的5%以下,上升到2000年的10%左右;及至2006年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的比例分别为25%、23%、11%、18%;到2007年其比例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解铝消费占据了将近全球一半的消费量。
值得注意的是,07年中国金属消费量的增加是在世界金属消费增长萎靡不振或者明显下滑的现状下发生的,由此可见中国的消费对世界金属市场影响巨大。
国内07年1-10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1951万吨,同比增长25.5%。
除今年1月份产量同比增长达40%以上之外,其他各月产量同比增长均在25%左右,其整体增幅明显高于2006年。
目前,中国6种LME金属加权后的平均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还会逐渐增加。长期以来,中国的铜矿自给率只有20%左右,铅矿自给率只有30%左右,锌矿自给率不足70%,氧化铝自给率不足8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金属生产对世界矿产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对中国今年1-10月有色金属净进口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的巨大增幅基本都是被国内需求所消耗。今年1-10月铜进口量同比增幅达167.9%,铜净进口量占国内铜表观消费量的32%;电解铝在今年国内产量激增35%的情况下出口同比下降61%,中国很有可能由铝净出口国向铝净进口国转变。
在发达地区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巨大的消费增量、金属进出口数量、矿产需求量对世界金属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因素”不断得到强化。
(四)中国的变化
1、人民币加快升值
自2005年汇改至07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三年以来分别升值2.42%、3.12%、5.3%,到07年年底人民币有望升值至7.33,07年全年升值幅度将达到6%,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10.4%。但是人民币兑欧元仍然是贬值的。从整体来看,至2007年8月为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只升值了3.0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左右,升值速度非常缓慢。人民币仍然有较大的升值压力。
近期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疲软现象,今年美联储两次下调联邦储备利率,但是实体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次级债危机的阴影将继续笼罩美国经济,美国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很大。而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过热风险以及通货膨胀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预期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将会持续加快,年内升值幅度有望达到8%。受人民币升值以及世界经济回落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出口量必然受到冲击,将进一步减少。
2、节能减排,宏观调控,加速行业整合今年以来,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十一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的生产能耗要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减排方面也有具体的目标:在氧化铝方面,总回收率要达到82%以上,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以上,而工业废水要全面回收循环使用,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在电解铝方面,废气的集气效率要大于98%,净化效率要大于99%,排氟量小于0.9kgF/t-Al;电解质、废阳极、废槽衬要实现100%回收无害化处理并加工利用;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应不低于95%。在铜冶炼方面,回收率达96.5%以上,硫的捕集率达到97%以上。在铅锌冶炼方面,铅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5%以上,粗铅冶炼回收率达到96%以上,总硫利用率达到94%以上,硫捕集率达到96%以上。由此,政府加大了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对加快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整合,做大做强优势龙头企业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1月8日,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了钨、锡、锑三个金属行业的准入条件,从规模、资本金及原料三个门槛来抑制上述金属矿产领域的投资冲动及资源不合理开发。发改委人士称,矿产资源大整合铺开后,将寻找合适时机向其他矿产领域推出类似的行业准入政策。
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指出,我国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根据《意见》的要求,2008年年底前,中国将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完成整合,一个矿区将只设一个采矿权,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
6月1日起,中国大面积调整出口关税,对稀土金属、精炼铅、氧化镝和氧化铽等出口开征10%的出口关税,将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由目前的5%~10%提高至10%~15%;加工材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锌的氧化物则取消退税;蓝色氧化钨出口退税率将由5%下降到0、混合料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0,钨丝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5%,部分合金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3%下降到5%;税号7604的铝条、杆、型材和异型材的出口退税调整为0;税号7605的铝丝及铝合金丝的出口退税调整为0;7月24日海关总署再度公告:以暂定税率形式,将税号76011090项下的未锻轧非合金铝的进口关税税率由5%下调至0%。对非铝合金制铝条、杆(税号:ex76041000)开征出口暂定关税,暂定关税税率为15%。
7月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自8月1日起,对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三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作调整。此次调整为铅锌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一等20元;二等18元;三等16元;四等13元;五等10元。铜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一等7元;二等6.5元;三等6元;四等5.5元:五等5元。钨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每吨分别是:三等9元;四等8元;五等7元。
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电解铝行业的用电价格,在销售电价表中单列或注明实行优惠的,原则上应在2007年内予以取消,改为执行大工业电价下的“电石、电炉铁合金、电解烧碱、合成氨、电炉黄磷”类电价;若单列的电解铝行业电价与上述电价价差每千瓦时大于5分钱的,2007年内先取消电价优惠5分钱,其余优惠原则上2008年内取消。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铝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则明确了对包括铝土矿、氧化铝、原铝、再生铝合金和铝加工等在内铝行业的投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们认为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对于加快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整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新的行业准入政策,将使稀缺矿产资源向有实力的企业聚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在矿产资源整合正式铺开后,类似的准入门槛将在合适时机推向其他类别的矿产资源。国家新政的实施将将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内优势企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今后优者更优、劣者更劣的局面将越发明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依然是原料进口主导型的行业。通过大面积调整出口关税,可以维护国内有色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避免使我国成为一个靠高能耗赚取微薄加工费的世界加工厂,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原材料进口。此次出口关税的调整将使我国有色金属出口逐步缩小,从而对国际有色金属中期供应将产生影响,金属价格在高位的时间将延长。
通过调高资源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述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为贯彻“节能减排”而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加快有色行业整合速度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但它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对“两高一资”性出口型产品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有色金属的供给也产能一定的影响。
中国政策的调整将对国内金属生产需求以及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世界金属供需。
